欢迎您光临贵州东冠集团!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新闻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细内容
2018年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总
浏览次数:1928    发布日期:2019-04-08 18:07:23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作为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载体,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备受各方关注。

      近年来,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资金的大量投入,智慧城市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2018年,中国的智慧城市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果呢?


      一、智慧城市整体建设规模



      201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包括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且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智慧城市群。从信息城市到数字城市,再从智能城市到智慧城市,中国已经将智慧城市写入国家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无论是特大型的一线城市,或是中小型城市,皆有智能城市项目落地,并且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中西部地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仅仅为0.76万亿元。2016年突破1万亿元,2017则达到了6万亿元。而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则接近8万亿元。

      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我国通过采取分批试点的方式来推进实施。2013年1月,我国住建部确定了成都市等99个智慧城市试点;2013年8月,确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个城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4月,确定了84个城市作为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前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签约311个城市,重点项目签约总量超过4000个。全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9%的县级城市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累计参与的地市级城市数量达到500余个,规划投资达到3万亿元,建设投资达到6000亿元。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遍地开花的总体建设格局,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外,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二、智慧城市发展重要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智慧城市的政策规划,有效地对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2014年,国家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把智慧城市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截目2018年底,国家发布的智慧城市领域相关政策性文件共计17项,地方性的政策法规性文件16项。其中2018年发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如下:

      201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城市安全发展总目标的时间表;并指出,安全生产工作还需进一步得到强化落实,对于企业安全生产以外的其他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管,并实现综合监管与专门监管相结合的全覆盖。

      2018-07-12,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8-12-27,厦门市发布了《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提出到2021年,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在智能芯片、云计算能力、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上要取得进展,在制造业、公共信息安全、交通、金融、健康医疗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链基本完善。


      三、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

      2018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2018年第1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共包含646项国家标准和11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涉及智慧城市建设部分标准,具体包括GB/T36622.3-2018《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3部分:测试要求》,GB/T37043-2018《智慧城市术语》。

      据了解,《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标准作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性标准,界定了智慧城市领域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包括智慧城市基本术语、框架与模型、数据资源、基础设施与平台、支撑技术、风险与安全、管理与服务等七大项相关术语,适用于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运维,该标准自2018年12月28日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3部分:测试要求》(GB/T36622.3-2018)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是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功能及性能测试要点做出要求的依据,包括测试总则、测试环境与工具、测试管理、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评价等,适用于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的测试。(来源:中国安防行业网)

      回顾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早在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已发布了包括基础、支撑技术、建设管理、信息安全和应用5个大类的智慧标准体系框架.2013年11月,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技术委员会发行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5个大类的标准,分4个层次、覆盖了16个技术领域,包含101个专业标准,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255个。


      四、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我国在近年来也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但是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递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体来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0年以前,是智慧城市的萌芽期,主要强调数字化建设,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城市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监测,但是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和智能化决策。

      第二j阶段是2010-2015年,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发展期,主要典型是从国家层次到各省市地方制定了多项发展规划,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撑下,掀起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潮流,出现了一批试点城市。

      第三阶段为2016年至今,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谈话提出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12月,国务《"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目标:"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卓著成效"。


      五、智慧城市产业链组成

      智慧城市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功能上讲,涉及了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计算、分析、共享、决策,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

      智慧城市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含了:顶层设计、硬件、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等部分。

在应用方面,主要包括:安防、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其中,安防、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涉及了民生的基本刚性需求,且在我国亟待发展,有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先行。


      六、智慧城市项目企业参与情况

      根据中研普华数据监测显示,我国智慧城市行业概念企业已近千余家,同比2015年增长35.09%。预计未来三年,智慧城市行业概念企数量将超过1500家。根据企业发布的2018年年报或者年报预告统计,智慧城市板块37家上市公司,截至目前,35家公司发布了2018年年报或者预告,其中,出现亏损的仅7家,25家实现盈利。



  本文转自“安防行业网”来源《中国安防》杂志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贵州东冠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贵州东冠安防系统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招标投标网 政府采购网 电子工程建设信息网 
 
Copyright © 2012 gz-dgkj.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东冠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南垭路18号 电话:0851-86807080 传真:0851-86808879
黔ICP备17008863号 技术支持:贵州诺维泰网络